5月24日至26日,由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和川发兴能联合主办“钒电池天府论坛”在成都召开。此次论坛发布的《中国钒电池产业发展报告(2024)》(下称“报告”)指出,经过多年、多企业、多项目、多技术路线的对比验证与示范、创新,钒电池技术趋于成熟,成本持续降低,基本达到商业化要求。相关企业应找到与钒电池本征最匹配的场景,拓展多种储能技术混合使用路线,开展特定场景设计,推动钒电池满足国家战略、适应应用大势、满足特定需求,形成独有赛道。
国家钒钛产业联盟秘书长张邦绪在论坛上呼吁,钒电池产业要高度重视和协同解决好“三要三不要”问题。第一,“要树立优价高价形象,不要廉价低质”,培育好钒电池作为钒资源综合利用的高端制造形象;第二,“要追求长期目标,不要追逐短期利益”,努力做到厚积薄发;第三,“要建圈成链、自律协同,不要内卷分化、恶性竞争”。总之,钒电池产业要弘扬工业精神,追求制造文明,要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;希望钒电池产业不断强化产业竞争力,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。
浙商证券(601878)此前发布的研报指出,从元素性质出发,钒元素相对于锂元素金属性不活泼,更安全。从运作原理看,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与电堆相分离,即反应场所和活性物质的储存场所是分开的,不会发生热失控、过热、燃烧和爆炸,安全性相对较强,可以满足对于储能的需求,且钒电池储能时间越长,成本越低。
根据此次论坛发布的报告,我国2023年较2022年新增钒渣近20万吨,钒产量达到16.2万吨,显出巨大弹性和潜力。截至2024年5月,已统计进入实施阶段的钒液流电池项目规模达到0.6吉瓦/2.8吉瓦时,较2022年和2023年大幅提高。预计未来3-5年,钒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超越其在钢铁领域的应用。
不过,我国钒电池产业仍然存在瓶颈,市场需要成熟、技术需要突破、成本需要降低、商业模式需要创新。
此次论坛还举行了国家钒钛产业联盟钒电池专家委员会授牌仪式,58名专家成为专家委员会成员,国家钒钛产业联盟钒电池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,标志着我国钒电池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,进一步加深行业内的交流、合作和赋能。
来自国内钒资源富集地、主要钒供应企业以及产业链优势企业、高校科研院所、投资机构等的代表和专家300余人参加论坛。据悉外汇配资比例,“钒电池天府论坛”计划每年举办一次,并努力打造成为钒电池的品牌论坛,力争成为全球钒电领域的“达沃斯”和钒电池盛宴。